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拇长伸肌腱重建伸拇功能的应用解剖  期刊论文  

  • 编号:
    8eb4648a-488a-48f0-a780-ed2c3748a2f5
  • 作者:
  • 地址: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胸外科;
  • 语种:
    中文
  • 期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ISSN:1001-2036 2017 年 40 卷 3 期 (257 - 259) ; 2017/6/25 0:00:00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目的研究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拇长伸肌腱重建伸拇功能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2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桡侧腕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进行应用解剖学参数的测量:建立以桡侧腕短伸肌为动力肌移位至拇长伸肌腱的解剖模型,并对比重建的拇长伸肌腱解剖学变化。结果桡侧腕短伸肌腱的有效移位长度为(3.5±0.8)cm;桡侧腕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肌腹的最大周径分别为(8.5±0.8)cm、(3.6±0.3)cm,肌肉横截面积比为5.57;解剖模型建立后拇长伸肌腱的走行角度为(30±7)°,与术前的走行角度(50±9)°相比,相差(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拇指的伸展角度为(50±12)°,与术前的走行角度(58±16°)相比相差(8±3)°;第一掌骨背伸角度为(12±5)°,与术前(15±8°)相比,减少了(3±2)°;拇指指尖抬升高度为(2.3±0.9)cm,与术前(3.5±1.2)cm相比,降低了(1.2±0.6)cm,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量、对比桡侧腕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的解剖学参数,证实桡侧腕短伸肌具有足够的肌力、长度重建拇长伸肌的功能;以桡侧腕短伸肌重建伸拇功能解剖模型建立后,具有良好的伸拇外观,符合解剖及生物力学规律,这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于维,顾凡彬,倪晓威, 等. 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拇长伸肌腱重建伸拇功能的应用解剖 [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7,40(3):257-259.
  • APA:
    于维,顾凡彬,倪晓威,王振兴,&崔树森.(2017).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拇长伸肌腱重建伸拇功能的应用解剖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40(3):257-259.
  • MLA:
    于维, et al. "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拇长伸肌腱重建伸拇功能的应用解剖"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40,3(2017):257-259.
浏览次数:26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26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